張文虹醫生-泌尿外科專科醫生
今年三十歲的軒仔是籃球和游泳健將。數月前,他在淋浴時無意中發現右側陰囊腫脹,由於無痛及其健康狀況一向良好,便不以為然、不加理會。隨著時間,陰囊腫脹的情況未有改善,但礙於私隱部位羞於啟齒,他不敢告訴家人,也未有自行前往求醫,直至陰囊愈來愈腫脹和變硬,並伴有下墜感,他才硬著頭皮求醫,最終確診睪丸癌。
單側無痛腫塊為典型症狀
睪丸是男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,主要有兩個功能:一是製造男性荷爾蒙,二是 製造精子。睪丸癌並不常見,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,2019年本港共錄得100宗睪丸癌新症,患者大多為15至45歲的年輕男士。睪丸癌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年幼時睪丸發育不全(隱睪症)和直系親屬(父及兄弟)曾患睪丸癌,而不育的男士患上睪丸癌的機會也比一般男士高。
九成以上的睪丸癌來自生殖細胞,即製造精子的細胞,最常見的是「精原細胞癌」和「非精原細胞癌」。臨床上所見,大部分睪丸癌患者都是像軒仔一樣意外在單側陰囊摸到無痛腫塊,另有部分患者會覺得陰囊有下墜感,或下腹、腹股溝處有沉重感,然後求醫進行身體檢查時發現的。
診斷黃金標準:超聲波、血液癌指標、術後病理報告
儘管陰囊腫脹是睪丸癌的典型症狀,惟其他情況如副睪丸發炎、睪丸扭轉、疝氣、精索靜脈曲張和陰囊積水等原因都可能造成陰囊腫脹。如有疑慮,還是找泌尿科醫生仔細檢查方為穩妥。泌尿科醫生會為患者進行超聲波掃描,準確度超過九成。同時安排抽血檢驗腫瘤標記AFP、β-hCG和LDH水平,這三項指數具重要參考價值,一是手術前用於診斷,二是手術後、化療前用作評估手術療效和病情分期的其中一項指標。
此外,睪丸切除手術能有效診斷出睪丸癌。如屬早期患者,睪丸切除術亦可治癒睪丸癌。醫生會在患者的腹股溝開刀,將睪丸和輸精索一併切除,然後送往病理化驗。病理報告可提供分期和預後等重要資料,例如腫瘤復發或擴散風險的高低,以決定術後是否需要化療。如確診睪丸癌,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胸腔,腹腔和盆腔的電腦掃描來確定癌細胞有否擴散,進一步確認病情的分期。一般而言,除了一些早期、未有淋巴轉移,以及病理報告顯示屬低復發風險的睪丸癌外,大部分患者在術後都需要配合化療。小部分在確診時癌細胞已經轉移或伴有嚴重症狀的患者,醫生或會建議先行化療,待腫瘤受控、病情穩定後才施行手術。睪丸切除是一項相對簡單和安全的手術,過程約一至兩小時,傷口約十厘米(視乎腫瘤大小),流血和其他併發症風險十分罕見,患者大多在手術翌日便可出院回家。
手術或化療前先貯精保「生機」
由於睪丸癌患者多為年輕男士,他們或有生育計畫,但化療藥物會影響另一邊睪丸製造精子的能力和精子的質素,故泌尿科醫生會安排他們在手術前進行輔導,讓他們考慮是否在化療前先貯存精子,從而保留「生」育的「機」會。本港的大學醫院和私家醫院都有提供貯存精子服務,患者須自行承擔有關費用。
總括來說,任何男士發現陰囊腫脹都應及早找泌尿科醫生進行適當的檢查,包括超聲波掃描,以排除睪丸癌的可能性。臨床上,曾有睪丸癌患者在一開始被誤以為是睪丸發炎或陰囊水腫,經抗生素治療後也未有改善,最終透過超聲波掃描確診睪丸癌。年輕男士更須留神,莫被「三不」-不在意、不認為自己會患癌和不想求醫而耽誤病情。